開水燙碗筷真能殺菌?
在外面飯館吃飯或者在家吃飯前,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習慣:用開水燙碗筷,認為可以殺菌,用起來才放心?可是,開水燙碗筷,真的能殺菌嗎?日前,現(xiàn)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化學化工學院,與該校區(qū)的高衛(wèi)老師一同做了一組開水燙碗筷實驗。結果顯示,碗筷上的細菌的確有少量減少,但并未完全去除。而將碗筷放在沸水中煮5分鐘,卻有非常明顯的殺菌效果。
實驗
測試樣品:地鐵站兩餐館碗筷隨機取樣
記者分別從地鐵2號線南大仙林校區(qū)站附近的一家面館和一家蓋澆飯館隨機找來兩套碗筷。這里人流量不小,平常就餐人群以周邊學生及居民居多。其中面館的碗為紅色塑料碗,就是很多鴨血粉絲店及面館常用碗。而蓋澆飯館的是白色瓷盤。兩家均為灰色木筷。
步驟
對碗筷取樣進行細菌測試
1取出試紙(試紙上均帶有培養(yǎng)細菌的化學物),分別標注1—1、1—2、2—1、2—2、3—1、3—2。
2分別給試紙注入1毫升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將試紙潤濕。試紙立刻呈現(xiàn)青紫色。
3先用1—1試紙對餐后只經(jīng)過洗潔精清洗及清水沖洗的木筷進行反復擦拭;再用1—2試紙重復上述步驟,這樣確保同一木筷取樣兩次,便于后期細菌對比。
4分別用2—1和2—2試紙對紅色塑料碗進行細菌取樣。操作方法是將試紙貼于碗壁30秒。
5分別用3—1和3—2試紙對白色瓷盤進行細菌取樣。操作辦法是將試紙貼于碗壁30秒。
6將以上標注1—1、1—2、2—1、2—2、3—1、3—2的試紙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37攝氏度恒溫培養(yǎng)18小時(15至18小時才能顯示結果)。
-實驗結果
木筷和白瓷盤自帶細菌
經(jīng)過18小時后,高衛(wèi)從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取出試紙。結果發(fā)現(xiàn),標注了1—1、1—2的試紙和3—1、3—2的試紙上均有明顯的黃色點點,中間還略帶紅顏色。而2—1和2—2試紙沒有。高衛(wèi)解釋稱,這說明木筷和白瓷盤自帶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而紅色塑料碗比較干凈。
用煮沸的開水做燙碗筷實驗
1先用燒杯裝水,置于電磁爐上燒開。
2將水溫100℃開水淋于木筷和紅色塑料碗中,就像平常大家在餐館或者家中的做法,將開水在碗中轉動,讓碗壁都被開水燙一下,然后將水倒掉。
3取出試紙(試紙上均帶有培養(yǎng)細菌的化學物),分別標注4—1、4—2、5—1、5—2、6—1、6—2。
4同A(2)步驟,分別給試紙注入1毫升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將試紙潤濕。
5同A(3)(4)步驟,用4—1、4—2試紙對用開水燙過的木筷分別進行細菌取樣,用5—1、5—2試紙對開水燙過的紅色塑料碗進行細菌取樣。
6將100℃的開水淋于白色瓷盤上,用水將瓷盤裝飯菜面的每一個部位都燙到,再將水倒掉。
7用6—1、6—2試紙對開水燙過的白色瓷盤進行細菌取樣。
8將標注4—1、4—2、5—1、5—2、6—1、6—2的試紙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37℃恒溫培養(yǎng)18小時。
-實驗結果
可去除部分細菌,不徹底
經(jīng)過18小時后,高衛(wèi)從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取出試紙。在經(jīng)過開水燙淋后,4—1、4—2以及6—1和6—2的試紙上仍然殘留少量黃色點點。“這說明,單用100℃開水燙碗筷,并不能完全將碗筷上的細菌去除。”
開水燙碗筷 根本沒多大用
高衛(wèi)表示,值得關注的是,用100℃開水燙碗,水倒入紅色塑料碗中,用溫度計測試,此時水溫只有75℃。而將開水淋燙白色瓷盤,水溫立即下降到58℃。“這說明即便是開水,燙碗時,實際的溫度因為餐具材質不同,溫度下降,并不能達到100℃高溫消毒作用。更不談餐館內很多時候,使用四五十度的茶水燙碗,效果將更差一些。”
這說明原來我們飯前用開水淋燙碗筷根本沒多大用,都只是自我安慰!
再實驗
碗筷置于沸水煮5分鐘可徹底消毒
“從理論上來說,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溫度,另一個是時間。因為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細菌多數(shù)要經(jīng)100℃沸水中煮5分鐘才能死亡。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溫度和時間不足,只能殺死極少數(shù)微生物,并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shù)致病性微生物。 ”高衛(wèi)說。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殺滅碗筷上的細菌呢?高衛(wèi)和記者再次做沸水煮碗實驗。
-步驟如下
1鍋中放入水,分別將木筷、紅色塑料碗和白色瓷盤置于其中,被水淹沒,等水煮沸,開始計時。五分鐘后,將瓷盤和木筷等取出。
2取出試紙,標注7—1、7—2、8—1、8—2、9—1、9—2,分別給試紙注入1毫升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將試紙潤濕。
3按照之前的辦法,分別對沸水中煮過5分鐘的碗筷進行細菌取樣,木筷對應的試紙是7—1、7—2、紅色塑料碗對應8—1、8—2,白瓷盤對應9—1、9—2,然后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18個小時。
18小時后,結果出爐:這一次試紙上十分干凈,已經(jīng)看不到黃色點點。“這說明用沸水煮碗筷5分鐘,是可以起到殺菌作用的。”高衛(wèi)說。
提醒
消毒柜消毒,將碗疊在一起效果差
高衛(wèi)說,除了用沸水煮外,家中使用的消毒柜,用紫外線消毒也是可以起到作的。
“不過,用消毒柜消毒需要注意,不要將碗筷疊放在一起。那樣的話,疊在下面,沒有被紫外線照射到的碗,殺菌效果就比較差。”
此外,用消毒水洗碗筷也可以。但也要注意的是,洗過后最好在流水下沖5分鐘。“跟洗潔精類似,避免沖洗不凈有殘留。”
碗底、筷籠、碗柜也是細菌集聚地
還有一些地方同樣要注意。一是洗碗時要注意把碗底也清洗干凈了,還有放筷子的筷籠、放碗的碗柜也要經(jīng)常擦拭。“就像大家在打掃房間時,只注意表面和屋中間是否干凈,對墻角里很少注意,因此這些地方成了衛(wèi)生工作的死角,成了灰塵、細菌、蚊蠅、毒蟲叢生的集聚地。同樣,在洗碗時,有些人只注意洗碗內,不注意洗刷碗底,結果碗疊碗時,這個碗的底放在另一只碗上,碗底的臟物和細菌,正好帶到另一只碗內,給病菌留下繁殖的溫床,因此大家洗碗筷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教你一招
如何辨別不合格消毒餐具?
沸水煮碗和消毒柜的辦法在家使用比較方便,那么如果在外面就餐,怎么辨別不合格消毒餐具呢?
高衛(wèi)建議大家:
一看:看外面的塑封膜是否干凈,如果膜上雜質很多,則有可能是廢塑料重復使用,還要看生產(chǎn)信息(廠址、聯(lián)系電話、產(chǎn)品保質期等)是否齊全。
二聞:打開塑封后,聞聞是否有刺鼻氣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清潔液清洗的,會有較強的氣味殘留,如果油脂殘留也會有不良氣味。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澀的情況,則可能是油污沒洗干凈。
不過,他表示,要想吃得放心,最好還是要自備餐具。
在外面飯館吃飯或者在家吃飯前,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習慣:用開水燙碗筷,認為可以殺菌,用起來才放心?可是,開水燙碗筷,真的能殺菌嗎?日前,現(xiàn)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化學化工學院,與該校區(qū)的高衛(wèi)老師一同做了一組開水燙碗筷實驗。結果顯示,碗筷上的細菌的確有少量減少,但并未完全去除。而將碗筷放在沸水中煮5分鐘,卻有非常明顯的殺菌效果。
實驗
測試樣品:地鐵站兩餐館碗筷隨機取樣
記者分別從地鐵2號線南大仙林校區(qū)站附近的一家面館和一家蓋澆飯館隨機找來兩套碗筷。這里人流量不小,平常就餐人群以周邊學生及居民居多。其中面館的碗為紅色塑料碗,就是很多鴨血粉絲店及面館常用碗。而蓋澆飯館的是白色瓷盤。兩家均為灰色木筷。
步驟
對碗筷取樣進行細菌測試
1取出試紙(試紙上均帶有培養(yǎng)細菌的化學物),分別標注1—1、1—2、2—1、2—2、3—1、3—2。
2分別給試紙注入1毫升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將試紙潤濕。試紙立刻呈現(xiàn)青紫色。
3先用1—1試紙對餐后只經(jīng)過洗潔精清洗及清水沖洗的木筷進行反復擦拭;再用1—2試紙重復上述步驟,這樣確保同一木筷取樣兩次,便于后期細菌對比。
4分別用2—1和2—2試紙對紅色塑料碗進行細菌取樣。操作方法是將試紙貼于碗壁30秒。
5分別用3—1和3—2試紙對白色瓷盤進行細菌取樣。操作辦法是將試紙貼于碗壁30秒。
6將以上標注1—1、1—2、2—1、2—2、3—1、3—2的試紙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37攝氏度恒溫培養(yǎng)18小時(15至18小時才能顯示結果)。
-實驗結果
木筷和白瓷盤自帶細菌
經(jīng)過18小時后,高衛(wèi)從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取出試紙。結果發(fā)現(xiàn),標注了1—1、1—2的試紙和3—1、3—2的試紙上均有明顯的黃色點點,中間還略帶紅顏色。而2—1和2—2試紙沒有。高衛(wèi)解釋稱,這說明木筷和白瓷盤自帶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而紅色塑料碗比較干凈。
用煮沸的開水做燙碗筷實驗
1先用燒杯裝水,置于電磁爐上燒開。
2將水溫100℃開水淋于木筷和紅色塑料碗中,就像平常大家在餐館或者家中的做法,將開水在碗中轉動,讓碗壁都被開水燙一下,然后將水倒掉。
3取出試紙(試紙上均帶有培養(yǎng)細菌的化學物),分別標注4—1、4—2、5—1、5—2、6—1、6—2。
4同A(2)步驟,分別給試紙注入1毫升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將試紙潤濕。
5同A(3)(4)步驟,用4—1、4—2試紙對用開水燙過的木筷分別進行細菌取樣,用5—1、5—2試紙對開水燙過的紅色塑料碗進行細菌取樣。
6將100℃的開水淋于白色瓷盤上,用水將瓷盤裝飯菜面的每一個部位都燙到,再將水倒掉。
7用6—1、6—2試紙對開水燙過的白色瓷盤進行細菌取樣。
8將標注4—1、4—2、5—1、5—2、6—1、6—2的試紙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37℃恒溫培養(yǎng)18小時。
-實驗結果
可去除部分細菌,不徹底
經(jīng)過18小時后,高衛(wèi)從恒溫培養(yǎng)箱中取出試紙。在經(jīng)過開水燙淋后,4—1、4—2以及6—1和6—2的試紙上仍然殘留少量黃色點點。“這說明,單用100℃開水燙碗筷,并不能完全將碗筷上的細菌去除。”
開水燙碗筷 根本沒多大用
高衛(wèi)表示,值得關注的是,用100℃開水燙碗,水倒入紅色塑料碗中,用溫度計測試,此時水溫只有75℃。而將開水淋燙白色瓷盤,水溫立即下降到58℃。“這說明即便是開水,燙碗時,實際的溫度因為餐具材質不同,溫度下降,并不能達到100℃高溫消毒作用。更不談餐館內很多時候,使用四五十度的茶水燙碗,效果將更差一些。”
這說明原來我們飯前用開水淋燙碗筷根本沒多大用,都只是自我安慰!
再實驗
碗筷置于沸水煮5分鐘可徹底消毒
“從理論上來說,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溫度,另一個是時間。因為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細菌多數(shù)要經(jīng)100℃沸水中煮5分鐘才能死亡。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溫度和時間不足,只能殺死極少數(shù)微生物,并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shù)致病性微生物。 ”高衛(wèi)說。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殺滅碗筷上的細菌呢?高衛(wèi)和記者再次做沸水煮碗實驗。
-步驟如下
1鍋中放入水,分別將木筷、紅色塑料碗和白色瓷盤置于其中,被水淹沒,等水煮沸,開始計時。五分鐘后,將瓷盤和木筷等取出。
2取出試紙,標注7—1、7—2、8—1、8—2、9—1、9—2,分別給試紙注入1毫升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將試紙潤濕。
3按照之前的辦法,分別對沸水中煮過5分鐘的碗筷進行細菌取樣,木筷對應的試紙是7—1、7—2、紅色塑料碗對應8—1、8—2,白瓷盤對應9—1、9—2,然后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18個小時。
18小時后,結果出爐:這一次試紙上十分干凈,已經(jīng)看不到黃色點點。“這說明用沸水煮碗筷5分鐘,是可以起到殺菌作用的。”高衛(wèi)說。
提醒
消毒柜消毒,將碗疊在一起效果差
高衛(wèi)說,除了用沸水煮外,家中使用的消毒柜,用紫外線消毒也是可以起到作的。
“不過,用消毒柜消毒需要注意,不要將碗筷疊放在一起。那樣的話,疊在下面,沒有被紫外線照射到的碗,殺菌效果就比較差。”
此外,用消毒水洗碗筷也可以。但也要注意的是,洗過后最好在流水下沖5分鐘。“跟洗潔精類似,避免沖洗不凈有殘留。”
碗底、筷籠、碗柜也是細菌集聚地
還有一些地方同樣要注意。一是洗碗時要注意把碗底也清洗干凈了,還有放筷子的筷籠、放碗的碗柜也要經(jīng)常擦拭。“就像大家在打掃房間時,只注意表面和屋中間是否干凈,對墻角里很少注意,因此這些地方成了衛(wèi)生工作的死角,成了灰塵、細菌、蚊蠅、毒蟲叢生的集聚地。同樣,在洗碗時,有些人只注意洗碗內,不注意洗刷碗底,結果碗疊碗時,這個碗的底放在另一只碗上,碗底的臟物和細菌,正好帶到另一只碗內,給病菌留下繁殖的溫床,因此大家洗碗筷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教你一招
如何辨別不合格消毒餐具?
沸水煮碗和消毒柜的辦法在家使用比較方便,那么如果在外面就餐,怎么辨別不合格消毒餐具呢?
高衛(wèi)建議大家:
一看:看外面的塑封膜是否干凈,如果膜上雜質很多,則有可能是廢塑料重復使用,還要看生產(chǎn)信息(廠址、聯(lián)系電話、產(chǎn)品保質期等)是否齊全。
二聞:打開塑封后,聞聞是否有刺鼻氣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清潔液清洗的,會有較強的氣味殘留,如果油脂殘留也會有不良氣味。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澀的情況,則可能是油污沒洗干凈。
不過,他表示,要想吃得放心,最好還是要自備餐具。
- 沒喝完的飲料放多久后不能再喝?(2025-02-06)
- 除了“價格戰(zhàn)” 汽企還要怎么打動消費者?(2025-02-06)
- 價格很實惠 新鮮蔬菜多(2025-01-23)
-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53億輛(2025-01-21)
- 白酒降度擁抱年輕人(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