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印花服裝產品中有毒酚類物質的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
直播電商印花服裝產品中有毒酚類物質的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
徐 暢(杭州市消保委)
賈 真(浙江電商檢測有限公司)
包冬女(浙江電商檢測有限公司)
為推動監(jiān)管部門、平臺企業(yè)、生產企業(yè)、網絡賣家等質量監(jiān)管、質量責任主體、質量相關方構建完善的網絡消費品質量管控體系,從根本上提升網絡消費品質量,有效凈化網購環(huán)境。各地著力開展了以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為主要形式的事前質量監(jiān)管,構建全面有效的監(jiān)測分析技術和評價機制成為風險監(jiān)測的核心研究內容。本研究針對直播電商印花服裝中可能存在的有毒酚類物質,通過研發(fā)檢測方法,建立評價機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jiān)測與評價體系。
1.研究背景與意義
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電子商務迅速普及。憑借互聯網無地域限制的優(yōu)勢,消除了產品、供應商和需求者之間地點與距離相關的障礙,我國經濟正逐漸成為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特別是直播電商等新型網絡傳播模式的迅速發(fā)展,但隨之而來的是直播電商產品質量投訴居高不下,消費者反映強烈,另外一方面直播電商服裝產品中涉及到有害物質等封化學風險,由于缺少直觀判斷評價條件,消費者無法及時掌握質量可靠性情況,存在明確的質量安全風險。
苯酚、甲基苯酚(包括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和對甲苯酚)和雙酚A是苯酚類化合物,均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紡織品領域,苯酚和甲基苯酚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纖維、染料和紡織品制造過程的常用表面活性劑、增塑劑等助劑。雙酚A被廣泛用于合成聚碳酸酯(PC)和環(huán)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也常用于生產各種紡織品染整助劑,如阻燃劑、增塑劑、抗氧化劑等但該5種苯酚類化合物均對人體具有毒性。2018年1月,國際環(huán)保紡織協(xié)會發(fā)布Oeko-TexStan-dard100標準,將紡織品中苯酚、甲基苯酚和雙酚A列為限用物質,并從2018年4月1日起生效。
2.主要研究內容
2.1服裝產品中有毒酚類物質的來源分析
服裝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是在人們的穿著和使用過程中,緩慢地釋放出來,并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服裝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性可能并不像食品或藥品那樣立竿見影,而是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后才能顯現出來。
服裝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紡織原材料(棉、麻等)在種植過程中,為控制病蟲害而使用的殺蟲劑、化肥、除草劑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殘留在紡織原材料中,進而殘存在紡織品上,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應,甚至誘發(fā)癌癥;二是在服裝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染料、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增白熒光劑、樹脂整理劑等整理劑,這些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使紡織品再度受到污染。
含氯酚類化合物通常用作紡織品中的防腐劑,用于紡織原料(棉纖維、羊毛)、半成品(如坯布)、成品的貯存、上漿過程的防腐劑及印花漿中做增稠劑。動物試驗證明PCP是一種毒性物質,對人體具有致畸和致癌性。含氯酚類化合物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十分穩(wěn)定,自然降解過程漫長,對環(huán)境有害。酚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型質毒物,主要使蛋白質凝固。酚的水溶液易被皮膚吸收,酚蒸氣則由呼吸道吸入而中毒,對神經系統(tǒng)損害更大,也能引起頭暈、貧血及各種神經系統(tǒng)病癥,對泌尿、消化系統(tǒng)均有毒害作用。
2.2有毒酚類物質的檢測方法
在服裝領域,目前僅見雙酚A的檢測方法文獻,苯酚和甲基苯酚化合物檢測方法的研究均未見相關文獻報道。苯酚類化合物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有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其中液相色譜法對鄰甲苯酚和間甲苯酚的分離效果較差,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法)由于具備選擇離子掃描功能,較其他氣相色譜法具有更可靠的定性和更靈敏的定量優(yōu)勢。
針對酚類物質極性較強的特點,如直接在常規(guī)的弱極性或非極性的色譜柱上進樣,容易因吸附使色譜峰發(fā)生拖尾,導致結果重現性變差。針對該問題,采用衍生化方法將酚分析物進行乙?;磻甚?,以消除分析物上活潑氫的吸附活性,并提高其氣化性能。使用甲醇作為提取劑能更徹底地從紡織試樣中提取出目標分析物。因此,采用甲醇為提取溶劑。
2.3有毒酚類物質的監(jiān)測評價機制
酚類化合物作為一類有害物質,其限量要求國內外目前均沒有明確規(guī)定,參考我國國家標準GB/T 18885-2020《生態(tài)紡織品技術要求》和歐盟生態(tài)紡織品標準OekoTex Standard 100中的要求,分產品類別設定酚類化合物的限量要求為:嬰幼兒用品≤0.5mg/kg,直接接觸皮膚產品≤3mg/kg,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3mg/kg,裝飾用品≤3mg/kg。據此要求開展風險評估,并運用GB/T22760-2008《消費品安全風險評估通則》中設定的經典評估方法從發(fā)生傷害的嚴重性及其發(fā)生的總體可能性進行綜合評價。酚類化合物超標可導致對神經系統(tǒng)損害大,也能引起頭暈、貧血及各種神經系統(tǒng)病癥,對泌尿、消化系統(tǒng)均有毒害作用,危害程度評定為嚴重。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為Ⅵ級,即會發(fā)生少數傷害事件,但可能性極小。根據圖1,綜合評定風險等級為L-低風險。
圖1 風險等級劃分依據
3.結論
本研究通過優(yōu)化氣相色譜-質譜的儀器條件、提取方法和乙酰化條件,建立了氣相色譜-質譜同時測定印花服裝中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經試驗的分析驗證,方法定量限為0.05~0.2μg/g,平均回收率為84.6%~108.5%,精密度為2.6%~7.2%。該方法靈敏度和準確度高、重現性好,適用于印花服裝中酚類化合物含量的測定。在建立明確測試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經典風險評估理論模型,參考服裝中同類有毒有害物質的禁用劑量,形成了相對科學的評價依據。為網絡直播印花服裝的化學安全性測試評價構建了系統(tǒng)性技術保障。
直播電商印花服裝產品中有毒酚類物質的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
徐 暢(杭州市消保委)
賈 真(浙江電商檢測有限公司)
包冬女(浙江電商檢測有限公司)
為推動監(jiān)管部門、平臺企業(yè)、生產企業(yè)、網絡賣家等質量監(jiān)管、質量責任主體、質量相關方構建完善的網絡消費品質量管控體系,從根本上提升網絡消費品質量,有效凈化網購環(huán)境。各地著力開展了以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為主要形式的事前質量監(jiān)管,構建全面有效的監(jiān)測分析技術和評價機制成為風險監(jiān)測的核心研究內容。本研究針對直播電商印花服裝中可能存在的有毒酚類物質,通過研發(fā)檢測方法,建立評價機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jiān)測與評價體系。
1.研究背景與意義
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電子商務迅速普及。憑借互聯網無地域限制的優(yōu)勢,消除了產品、供應商和需求者之間地點與距離相關的障礙,我國經濟正逐漸成為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特別是直播電商等新型網絡傳播模式的迅速發(fā)展,但隨之而來的是直播電商產品質量投訴居高不下,消費者反映強烈,另外一方面直播電商服裝產品中涉及到有害物質等封化學風險,由于缺少直觀判斷評價條件,消費者無法及時掌握質量可靠性情況,存在明確的質量安全風險。
苯酚、甲基苯酚(包括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和對甲苯酚)和雙酚A是苯酚類化合物,均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紡織品領域,苯酚和甲基苯酚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纖維、染料和紡織品制造過程的常用表面活性劑、增塑劑等助劑。雙酚A被廣泛用于合成聚碳酸酯(PC)和環(huán)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也常用于生產各種紡織品染整助劑,如阻燃劑、增塑劑、抗氧化劑等但該5種苯酚類化合物均對人體具有毒性。2018年1月,國際環(huán)保紡織協(xié)會發(fā)布Oeko-TexStan-dard100標準,將紡織品中苯酚、甲基苯酚和雙酚A列為限用物質,并從2018年4月1日起生效。
2.主要研究內容
2.1服裝產品中有毒酚類物質的來源分析
服裝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是在人們的穿著和使用過程中,緩慢地釋放出來,并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服裝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性可能并不像食品或藥品那樣立竿見影,而是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后才能顯現出來。
服裝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紡織原材料(棉、麻等)在種植過程中,為控制病蟲害而使用的殺蟲劑、化肥、除草劑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殘留在紡織原材料中,進而殘存在紡織品上,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應,甚至誘發(fā)癌癥;二是在服裝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染料、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增白熒光劑、樹脂整理劑等整理劑,這些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使紡織品再度受到污染。
含氯酚類化合物通常用作紡織品中的防腐劑,用于紡織原料(棉纖維、羊毛)、半成品(如坯布)、成品的貯存、上漿過程的防腐劑及印花漿中做增稠劑。動物試驗證明PCP是一種毒性物質,對人體具有致畸和致癌性。含氯酚類化合物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十分穩(wěn)定,自然降解過程漫長,對環(huán)境有害。酚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型質毒物,主要使蛋白質凝固。酚的水溶液易被皮膚吸收,酚蒸氣則由呼吸道吸入而中毒,對神經系統(tǒng)損害更大,也能引起頭暈、貧血及各種神經系統(tǒng)病癥,對泌尿、消化系統(tǒng)均有毒害作用。
2.2有毒酚類物質的檢測方法
在服裝領域,目前僅見雙酚A的檢測方法文獻,苯酚和甲基苯酚化合物檢測方法的研究均未見相關文獻報道。苯酚類化合物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有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其中液相色譜法對鄰甲苯酚和間甲苯酚的分離效果較差,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法)由于具備選擇離子掃描功能,較其他氣相色譜法具有更可靠的定性和更靈敏的定量優(yōu)勢。
針對酚類物質極性較強的特點,如直接在常規(guī)的弱極性或非極性的色譜柱上進樣,容易因吸附使色譜峰發(fā)生拖尾,導致結果重現性變差。針對該問題,采用衍生化方法將酚分析物進行乙?;磻甚?,以消除分析物上活潑氫的吸附活性,并提高其氣化性能。使用甲醇作為提取劑能更徹底地從紡織試樣中提取出目標分析物。因此,采用甲醇為提取溶劑。
2.3有毒酚類物質的監(jiān)測評價機制
酚類化合物作為一類有害物質,其限量要求國內外目前均沒有明確規(guī)定,參考我國國家標準GB/T 18885-2020《生態(tài)紡織品技術要求》和歐盟生態(tài)紡織品標準OekoTex Standard 100中的要求,分產品類別設定酚類化合物的限量要求為:嬰幼兒用品≤0.5mg/kg,直接接觸皮膚產品≤3mg/kg,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3mg/kg,裝飾用品≤3mg/kg。據此要求開展風險評估,并運用GB/T22760-2008《消費品安全風險評估通則》中設定的經典評估方法從發(fā)生傷害的嚴重性及其發(fā)生的總體可能性進行綜合評價。酚類化合物超標可導致對神經系統(tǒng)損害大,也能引起頭暈、貧血及各種神經系統(tǒng)病癥,對泌尿、消化系統(tǒng)均有毒害作用,危害程度評定為嚴重。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為Ⅵ級,即會發(fā)生少數傷害事件,但可能性極小。根據圖1,綜合評定風險等級為L-低風險。
圖1 風險等級劃分依據
3.結論
本研究通過優(yōu)化氣相色譜-質譜的儀器條件、提取方法和乙酰化條件,建立了氣相色譜-質譜同時測定印花服裝中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經試驗的分析驗證,方法定量限為0.05~0.2μg/g,平均回收率為84.6%~108.5%,精密度為2.6%~7.2%。該方法靈敏度和準確度高、重現性好,適用于印花服裝中酚類化合物含量的測定。在建立明確測試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經典風險評估理論模型,參考服裝中同類有毒有害物質的禁用劑量,形成了相對科學的評價依據。為網絡直播印花服裝的化學安全性測試評價構建了系統(tǒng)性技術保障。
- 泛茶強勢進軍啤酒界,邁向多元發(fā)展(2025-01-18)
- 中國中檢與中糧集團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2025-01-17)
- 中國纖維質量監(jiān)測中心領導來公司調研指導工作(2025-01-17)
- 加美石油集團三年產品質量監(jiān)督抽查和檢測均為合格(2025-01-16)
- 2025年源根石化車用油核心經銷商峰會暨品牌創(chuàng)贏峰會圓滿召開(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