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消費信息

消費品進口關稅大降 中國扭轉錯位消費還有多遠?

2017年12月18日 11:29????信息來源:http://finance.china.com.cn/consume/20171218/4475240.shtml

自今年12月1日起,中國進一步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

這早已不是中國首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

實際上,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陸續(xù)降低了部分服裝、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藥品等消費品的進口關稅。而本次進一步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范圍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著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各類消費品,共涉及187個8位稅號商品。

其中,唇膏、眼影、香水等部分化妝品進口關稅由10%降至5%;電動剃須刀、電動牙刷進口關稅由30%降至10%;咖啡機、智能馬桶蓋進口關稅由32%降至10%;礦泉水進口關稅由20%降至10%;嬰兒尿布及尿褲、部分配方嬰幼兒奶粉進口關稅降至為零。

大幅降稅印證了中國消費者消費升級的趨勢。

對內挖掘潛力 對外分享紅利

12月1日關稅下調當日,中國多地海關反映出進一步被激活的需求。全國海關進出口商品歸類中心廣州分中心透露,以今年以來的數據測算,明年同期全國總降稅額度預計達183億多元。

可以說,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科學技術進步和人口結構變化,中國人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大范圍、大力度降低消費品的關稅,對內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繼續(xù)挖掘國內消費潛力;對外將進一步擴大進口,讓更多國家分享到中國經濟發(fā)展和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

多家境內外機構認為,與此前相比,中國消費者自主意識明顯增強,年齡結構更加年輕化、重視健康、對品牌的認知更成熟,對購買的產品和服務要求也更高。

這樣旺盛的需求,成為中國人在出國旅游時“買買買”,或者積極參與跨境電商海淘的原因。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消費“外流”和“錯位”。

在前不久的歐美“黑色星期五”購物季,中國人展現出極強的跨境購買力:在一些網購企業(yè)舉辦的“2017全球黑色星期五狂歡節(jié)”活動中,開場不到8分鐘,網站交易額就突破1億元。

旅游業(yè)界也感受到中國居民出境“掃貨”的熱情。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黑五”前后赴美的中國游客人數比去年增長了69.5%。除了當地的商品折扣,機票折扣也是促成更多中國人前往美國的原因:“黑五”前后赴美含稅機票較去年同期便宜了近兩成。

實際上,從當前中國的價格數據,也可以反映出相應的需求變化。在此前發(fā)布的中國CPI系列數據中,醫(y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類產品及服務分別同比上漲了7.2%及2.3%,在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中漲幅居前。

只是吸引消費力“回流”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亦有觀點認為,大范圍、大力度降稅,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稅負公平。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披露的關于中國消費者的調查報告認為,中國人對品牌選擇有了更細致的認知。與此前在某些品類,中國人更偏愛“舶來品”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國人更關注性價比高的產品,無關產品是本土品牌還是國外品牌。相對來講,在嬰幼兒配方乳粉、化妝品及葡萄酒領域,優(yōu)質和國際知名品牌是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略多比例的中國人傾向選擇國際品牌;而在小型電子產品、服裝和鞋類、大家電、個人數碼產品等領域,中國人更傾向于選擇中國品牌。

另外,得益于出境購物更為便捷,中國游客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定位,也可以比較外國品牌在中國境內外運營時所提供的服務差別。正是在這樣的對比過程中,中國人對中外品牌的認知變得更為理性:往往,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缺少的是“國際范兒”,而境外品牌對中國境內外消費者的服務并不一致。

因此,吸引消費力“回流”,并非單一的降稅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加快稅制改革的步伐,把商品中的流轉稅降下來,提高所得稅的比重,將征稅重點放在高收入所得者身上。從而提升更多居民的購買力和消費熱情。

與此同時,面對較低稅率的“舶來品”的競爭,中國國產商品和服務需做到物有所值,有好的品質,而且能滿足個人偏好,有到位的售后服務,才能更受中國消費者青睞。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成人网址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少妇黄污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