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消費評論

別在量上耍小聰明

2019年07月18日 10:11????信息來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07/18/content_7325091.htm

近日,江蘇省消保委對市場上銷售的保鮮膜、保鮮袋產品進行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在60批次樣品中有5批次保鮮膜長度與包裝標注的長度不符,誤差均超過15%,其中標稱為“奇典”牌保鮮膜標識長度為300米,實測只有184米,誤差達到39%。

像保鮮膜、保鮮袋這樣的定量包裝商品數(shù)不勝數(shù),但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這個“量”并不敏感,買來用時并不會稱一稱數(shù)一數(shù)。這種情況會帶來一個后果:商家賭定消費者粗心,就在量上做手腳,人為制造誤差,于是,缺斤短兩之事就經常發(fā)生了。

當然,世上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事,定量包裝的“量”也很難做到一點不差。首先,在計量上有兩個器質性的先天缺陷是無法完全克服的:一是測量器具本身不夠準確,它們再精確也只能做到相對準確;一是測量方法不夠完善,不管是稱重法還是體積法,任何計量方法都不能保證完全準確。其次,任何計量活動都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溫度、濕度變化等)和計量人員狀態(tài)(業(yè)務素質、經驗水平等)的影響,這會反映在計量結果上。

正是鑒于誤差的不可避免,我國現(xiàn)行《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guī)則》對“量”的誤差范圍作了詳細規(guī)定。質量或體積定量包裝商品標注凈含量(Q)在500~1000克(或毫升)范圍的,允許短缺量(T)小于15克(或毫升)。按百分比算,允許短缺量應小于Q的1.5%。而像保鮮膜這種計數(shù)定量的包裝商品,根據上述《規(guī)則》,長度小于或等于5米時,不允許出現(xiàn)短缺量,大于5米時,短缺量需控制在商品標注凈含量的2%以內。前文所述的5款保鮮膜誤差超過15%,就屬于嚴重短缺了。

誤差雖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一旦超出范圍,則不管是主觀故意為之還是客觀原因所致,都要為此承擔代價。按我國現(xiàn)行《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規(guī)定,生產、銷售的定量包裝商品實際含量少于標注凈含量的,可處檢驗批貨值金額3倍以下的罰款。而商家缺斤短兩之舉可認定為欺詐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消費者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退一賠三。

對于定量偏差問題,計量器具和測試方式導致的不足當然要解決,但它們對市場發(fā)展及消費者權益的影響并不大,也并不急迫。而那些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人為制造的偏差,才是影響最大也急迫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這就要求政府完善計量法律法規(guī)標準,不斷加強市場管理。要求并監(jiān)督企業(yè)嚴格實行定量包裝商品進貨驗收制度,設立專用計量器具,落實專人負責,建立基礎臺賬,對驗收不合格的定量包裝商品一律不準上柜臺。對進貨把關意識不強、計量違法行為嚴重的依法予以查處。

現(xiàn)在一些地方監(jiān)管部門推行紅黃牌制度,效果很不錯,頗有借鑒意義。比如,山東濟南某海鮮市場管理方對有失信行為的經營戶除按規(guī)定進行罰款外,還要在攤位上方懸掛寫有“缺斤短兩”字樣的黃牌示眾。若經營者失信行為情節(jié)嚴重,屢教不改,則會亮紅牌,將其逐出市場。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計量法制意識,讓廣大消費者都關注定量包裝商品,自覺拿起法律武器同計量違法行為做斗爭,維護自身權益。只有這樣,商家才不敢動私心,不敢違心偏心,而定量偏差也才會最大程度減少。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成人网址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少妇黄污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