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炒栗子油亮加了石蠟?專家支招辨別
寒冷的冬天,正是吃栗子的時節(jié)。但是不少人提出疑問,栗子在炒之前表面粗糙顏色較深,炒之后卻變得油光锃亮,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變化呢?網(wǎng)上流傳一種說法,說為了提升栗子的賣相,有商家在炒栗子時添加了石蠟,這是真的嗎?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街面上售賣糖炒栗子的店家很多,在炒制過程中,商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在建工路街邊的一個流動糖炒栗子攤點上,攤主一邊翻炒鍋中的栗子,一邊從車里拿出一個裝有白色半透明液體的飲料瓶向鍋中添加,“這是什么?”“糖啊。”面對記者的提問,攤主回答挺爽快。隨后,記者在公園南路北口一家糖炒栗子的攤位前,還沒等記者開口,攤主就熱情推銷起來,“你看我家的栗子又大又有光澤,10元一斤,買一斤送2兩。”記者隨后拿起一個,覺得有些黏手。“因為里面加了糖漿,所以才會這樣。”攤主指著炒鍋旁的一桶糖漿說。當記者提出擔心里面添加了石蠟,她立即否認,“不可能加的,那東西吃了對人沒好處,我們咋能干那些昧良心的事。”
市面上的糖炒板栗真的如商家所說只是添加了糖漿而并非石蠟嗎?我們買到的糖炒栗子真的安全嗎?為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問,記者購買了幾份糖炒栗子樣本,送到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生活實驗室進行檢測。
專家支招
如何辨別是否添加石蠟?
周萍說,根據(jù)《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石蠟是可以作為食品加工助劑用于焙烤食品加工工藝,但是食品中絕對不能添加工業(yè)石蠟。液體石蠟呈白色,沒有味道,如果將石蠟抹在質(zhì)量較差的板栗上,板栗的賣相確實會變得很好,摸起來也比較光滑而不黏手,從這點上也很容易辨別糖炒栗子是否經(jīng)過石蠟美容。
現(xiàn)在市面上購買到的糖炒板栗很多外殼摸上去都有黏膩的感覺,本次實驗中幾份樣本的浸泡溶液都呈現(xiàn)出淡黃色,而且栗子的外殼上也有明顯的甜味,很有可能是這些栗子在炒制過程中加入了糖分,但是具體白糖還是糖精鈉這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確定。
另外,周萍建議大家在購買糖炒板栗時盡量不要買開口的板栗,因為開口板栗的可食部分和空氣直接接觸,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其次開口的板栗,因為它的可食部分含大量的淀粉,淀粉在過度加熱后,會產(chǎn)生一些焦糊物,那焦糊物當中含有一些像丙烯酰胺類的致癌物。
實驗情況
樣本未檢出有石蠟成分
實驗地點: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生活實驗室
實驗人員: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副主任周萍
實驗顧問: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會長王勇健
實驗用品:天平、熱水、石蠟對照液、溫度計
實驗樣本:糖炒栗子3份,分別為樣本一、樣本二、樣本三
實驗原理:固態(tài)石蠟的熔點是50℃~65℃,利用石蠟的這一特性,如果樣本中含有石蠟,加入70℃以上的熱水,液面上就會出現(xiàn)細微的油珠,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時間的延長石蠟油珠聚集加大,油珠會結成片狀物浮于液面上。
實驗過程:
1.取樣本一50g,放入燒杯中。
2.在燒杯中倒入100℃的熱水,直至將燒杯中的栗子全部淹沒。
3.用攪拌棒充分攪拌30秒。
4.靜止片刻,使溶液溫度降至50℃以下,觀察結果。
5.同樣的方法對樣本二和樣本三進行檢測。
6.取兩滴石蠟對照液滴入一只干凈的透明容器中,按照同樣的方法檢測,作為對照樣本。
實驗結果:1個小時后,4只燒杯中的水溫已全部降至20℃,此時除了對照樣本中漂浮著一層油狀物,其他樣本液體全部變成了淺黃色,瓶底還有一些細小的沉淀物,但是整瓶溶液中并沒有出現(xiàn)油狀物。
實驗結論:三份實驗樣本中并未檢出有石蠟成分。
寒冷的冬天,正是吃栗子的時節(jié)。但是不少人提出疑問,栗子在炒之前表面粗糙顏色較深,炒之后卻變得油光锃亮,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變化呢?網(wǎng)上流傳一種說法,說為了提升栗子的賣相,有商家在炒栗子時添加了石蠟,這是真的嗎?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街面上售賣糖炒栗子的店家很多,在炒制過程中,商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在建工路街邊的一個流動糖炒栗子攤點上,攤主一邊翻炒鍋中的栗子,一邊從車里拿出一個裝有白色半透明液體的飲料瓶向鍋中添加,“這是什么?”“糖啊。”面對記者的提問,攤主回答挺爽快。隨后,記者在公園南路北口一家糖炒栗子的攤位前,還沒等記者開口,攤主就熱情推銷起來,“你看我家的栗子又大又有光澤,10元一斤,買一斤送2兩。”記者隨后拿起一個,覺得有些黏手。“因為里面加了糖漿,所以才會這樣。”攤主指著炒鍋旁的一桶糖漿說。當記者提出擔心里面添加了石蠟,她立即否認,“不可能加的,那東西吃了對人沒好處,我們咋能干那些昧良心的事。”
市面上的糖炒板栗真的如商家所說只是添加了糖漿而并非石蠟嗎?我們買到的糖炒栗子真的安全嗎?為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問,記者購買了幾份糖炒栗子樣本,送到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生活實驗室進行檢測。
專家支招
如何辨別是否添加石蠟?
周萍說,根據(jù)《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石蠟是可以作為食品加工助劑用于焙烤食品加工工藝,但是食品中絕對不能添加工業(yè)石蠟。液體石蠟呈白色,沒有味道,如果將石蠟抹在質(zhì)量較差的板栗上,板栗的賣相確實會變得很好,摸起來也比較光滑而不黏手,從這點上也很容易辨別糖炒栗子是否經(jīng)過石蠟美容。
現(xiàn)在市面上購買到的糖炒板栗很多外殼摸上去都有黏膩的感覺,本次實驗中幾份樣本的浸泡溶液都呈現(xiàn)出淡黃色,而且栗子的外殼上也有明顯的甜味,很有可能是這些栗子在炒制過程中加入了糖分,但是具體白糖還是糖精鈉這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確定。
另外,周萍建議大家在購買糖炒板栗時盡量不要買開口的板栗,因為開口板栗的可食部分和空氣直接接觸,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其次開口的板栗,因為它的可食部分含大量的淀粉,淀粉在過度加熱后,會產(chǎn)生一些焦糊物,那焦糊物當中含有一些像丙烯酰胺類的致癌物。
實驗情況
樣本未檢出有石蠟成分
實驗地點: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生活實驗室
實驗人員: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副主任周萍
實驗顧問:陜西省健康管理師協(xié)會會長王勇健
實驗用品:天平、熱水、石蠟對照液、溫度計
實驗樣本:糖炒栗子3份,分別為樣本一、樣本二、樣本三
實驗原理:固態(tài)石蠟的熔點是50℃~65℃,利用石蠟的這一特性,如果樣本中含有石蠟,加入70℃以上的熱水,液面上就會出現(xiàn)細微的油珠,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時間的延長石蠟油珠聚集加大,油珠會結成片狀物浮于液面上。
實驗過程:
1.取樣本一50g,放入燒杯中。
2.在燒杯中倒入100℃的熱水,直至將燒杯中的栗子全部淹沒。
3.用攪拌棒充分攪拌30秒。
4.靜止片刻,使溶液溫度降至50℃以下,觀察結果。
5.同樣的方法對樣本二和樣本三進行檢測。
6.取兩滴石蠟對照液滴入一只干凈的透明容器中,按照同樣的方法檢測,作為對照樣本。
實驗結果:1個小時后,4只燒杯中的水溫已全部降至20℃,此時除了對照樣本中漂浮著一層油狀物,其他樣本液體全部變成了淺黃色,瓶底還有一些細小的沉淀物,但是整瓶溶液中并沒有出現(xiàn)油狀物。
實驗結論:三份實驗樣本中并未檢出有石蠟成分。
- 遠離直播間“賭石”和“洗金”(2023-11-11)
- 1個批號產(chǎn)了多個“娃”化妝品“一號多用”忽悠消費者(2023-11-06)
- 山東:持續(xù)打擊“刷單炒信”虛假宣傳(2023-09-07)
- 天津:“刷單炒信”虛假廣告成為焦點(2023-09-07)
- 網(wǎng)紅奶茶“鹿角巷”回應7000多家山寨店:商標注冊時被假店鉆了法律空檔(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