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欺詐多樣 “四化”趨勢明顯
由43家消費維權單位共同發(fā)布的《“打擊網絡欺詐確保消費安全”分析報告》顯示,網絡欺詐正呈現詐騙手法多樣化、詐騙對象精準化、連環(huán)詐騙普遍化、被騙對象年輕化的“四化”特點
3·15前夕,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安全聯盟與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等40地消協(xié)(消委會、消保委),共43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fā)布了《“打擊網絡欺詐確保消費安全”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從去年10月23日“打擊網絡欺詐確保消費安全”活動啟動以來,截至今年2月29日,共收到網絡欺詐、電信詐騙舉報85173條,月均收到舉報21293條,其中39039個不法網址、詐騙電話被列入安全聯盟黑名單,并被同步到騰訊、搜狗、金山等國內數十家主流互聯網應用平臺進行全網攔截和預警,共為消費者提供風險提示13億次,覆蓋9億消費者,為廣大消費者避免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但打擊網絡欺詐依然任重而道遠,網絡欺詐正呈現詐騙手法多樣化、詐騙對象精準化、連環(huán)詐騙普遍化、被騙對象年輕化的“四化”特點。
在“互聯網+消費”日益成為一種消費模式的大環(huán)境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手段,將詐騙活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且日益猖獗,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了極大損失。去年10月23日,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安全聯盟與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等40地消協(xié)(消委會、消保委)一起,共同啟動了“打擊網絡欺詐,確保消費安全”活動,提示消費者在遭遇網絡欺詐、電信詐騙后,到安全聯盟(www.anquan.org)、中國消費網(www.ccn.com.cn)和北京、上海等40地消協(xié)(消委會、消保委)官網的舉報專區(qū)進行舉報。技術部門在接到舉報并審核確認后,會將這些欺詐、釣魚等不法網址(包括詐騙電話等)列入安全聯盟黑名單,然后同步到騰訊、搜狗、金山等國內數十家主流互聯網應用平臺進行全網攔截和預警,以避免廣大消費者掉入欺詐陷阱。
據了解,與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安全聯盟共同啟動這一惠及億萬消費者的“反欺詐”活動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四川、云南、陜西、甘肅、廣西、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南京、杭州、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40地消費者協(xié)會(消委會、消保委),可謂陣容強大?;顒訂右詠恚鞯鼐W民踴躍參與,積極將遇到的各種消費欺詐行為舉報給活動主辦單位共同設立的舉報專區(qū),為純凈消費環(huán)境貢獻了力量。
一、總體分析:網絡欺詐與消費熱點、消費習慣同步,通過移動端詐騙增長迅速
《報告》顯示,網絡詐騙的類型與消費熱點呈現同步態(tài)勢。2015年11月和12月,隨著各電商針對“雙11”“雙12”和“圣誕節(jié)”等的促銷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以電商之名的詐騙活動也隨之增多,其中以電商退款詐騙居多。2016年1月和2月,元旦、春節(jié)假期,全國各地返鄉(xiāng)、旅游熱潮出現,各種退票改簽詐騙增多。春節(jié)期間,阿里、騰訊等各大電商發(fā)動紅包大戰(zhàn),進而形成“全民發(fā)紅包、搶紅包”的態(tài)勢,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虛假紅包詐騙急劇增多。
在這些舉報的欺詐信息中,48549條是通過PC端傳播,占總量的57%,36624條通過移動端傳播,占總量的43%,其中移動端傳播數量增長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詐騙具有較為明顯的時間分布差異。從每周舉報數據來看,周一、周五的舉報數量約占一周舉報總量的35%,高于一周中其他時間;而周六、周日舉報數量則是一周內最少的時間。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實際上與用戶的網上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
二、網絡欺詐類型:中獎欺詐、積分兌換、退款欺詐名列前三
通過對85173條舉報的欺詐類型進行分類統(tǒng)計發(fā)現,在所有的舉報中,中獎欺詐舉報數量最多,共15262例,占比17.92%;其次是積分兌換10831例,占12.72%;退款欺詐10339例,占比12.14%;虛假兼職8862例,占比10.4%。
● 中獎欺詐:占比最高
中獎欺詐是此次活動中接到舉報最多的類型。隨著越來越多綜藝節(jié)目的火爆推出,詐騙分子往往打著這些綜藝節(jié)目的名義,通過手機短信、QQ、微信、郵件等手段向用戶發(fā)送中獎詐騙信息,如“恭喜您的手機號碼已被浙江衛(wèi)視《中國好聲音》欄目組場外觀眾活動抽選為二等獎幸運手機觀眾,您將獲得獎金16萬元以及蘋果公司贊助提供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一臺,請登錄www.zjwstvk.com領取”,然后通過高額獎金誘騙用戶點擊短信中的網址,而該網址實際上是詐騙分子事先制作好的釣魚網站?!秷蟾妗凤@示,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升,詐騙分子設計的中獎金額也水漲船高,相比去年10萬元左右的中獎金額,今年騙子已經把中獎金額提高了50%。
● 積分兌換:銀行被仿冒最多
詐騙分子利用偽基站,冒充銀行、運營商、企業(yè)等官方客服電話向用戶發(fā)送詐騙短信,如聲稱“你有3201積分,按照10%的兌換比例,可以兌換520元現金。請登錄fecckn.cc網站進行兌換”等。用戶一旦進入其提供的釣魚網站,按照流程輸入卡號、密碼、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預留號碼等一系列信息后就會上當。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仔細檢查網址,并務必回撥銀行或電信公司電話進行核實確認。根據舉報數據分析顯示,進行積分兌換詐騙的犯罪分子最喜歡冒用的對象就是銀行,國內幾乎所有銀行都難逃厄運,特別是一些服務網點多的大牌銀行更是備受青睞。究其原因,一是這些銀行知名度高,深受消費者信賴;二是為了方便受騙者匯款。
相比中獎欺詐里的“土豪級”中獎金額,在積分兌換詐騙中,詐騙分子對積分可兌換金額的設計普遍偏小額化,48.5%集中在400元至600元之間。
● 退款欺詐:成網購重災區(qū)
退款欺詐是2015年最流行的網絡詐騙之一。其主要形式是騙子冒充電商客服,通過電話或短信的方式與剛剛完成網購的消費者進行聯系,謊稱其購買的商品出現交易異常,并在其“指導”下進行交易異常處理,一步一步誘騙用戶進入釣魚網站,最終騙取用戶錢財。退款欺詐能夠成功的關鍵在于騙子不僅知道受害者的電話號碼或聊天賬號,同時還能準確地說出購買的商品和購買時間,這主要是由于消費者或賣家的賬號被盜導致消費數據泄露而造成的。
● 虛假兼職:騙取保證金是目的
我們常??梢栽诟鞣N社交軟件、搜索引擎、分類信息網站上看到一些“輕松+高薪+日結”等字樣的網絡兼職詐騙信息。由于具體兼職工作簡單、便捷,只需在電腦上每天工作幾個小時,就能有數百元收入,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參與到虛假網絡兼職中。當受害者有兼職意向時,詐騙者就會以各種理由收取保證金、誠信金,受害人完成打款后會立刻被拉黑。兼職刷單、打字是虛假兼職最常見的兩種類型。
● 網游交易:充值是陷阱
不法分子冒充知名游戲官方網站如完美世界、騰訊游戲、巨人游戲、網易游戲等,利用游戲論壇、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針對“游戲黨”發(fā)布充值、裝備、活動等信息。一般情況下,會打著“節(jié)假日大回饋,1000元買1000萬充值幣”之類的廣告語。玩家看到這樣的大優(yōu)惠,會信以為真,進入到其預設好的釣魚網站,按照流程充值1000元,但卻不會收到1000萬元的充值幣;接著騙子又會以“開通渠道”“支付解凍金”為名讓玩家繼續(xù)匯款打錢,最終落入連環(huán)詐騙的圈套。
● 免費紅包:最熱門的詐騙類型
在搶紅包越來越火爆的大環(huán)境下,免費紅包成了一種較為熱門的詐騙類型。騙子一般情況下會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來散播免費領取100元-300元不等的現金紅包。詐騙手段往往為先利用高額紅包作誘餌吸引消費者上鉤。之后,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設置,讓消費者逐漸落入其設下的圈套。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會被要求在領取紅包之前先關注微信號或填寫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賬戶等個人重要信息。還有的詐騙分子會將消費者引誘到一個外部鏈接上,而該鏈接可能存在木馬病毒。
● 低價搶購:騙取高額運費
低價搶購常常流行于QQ群、QQ空間、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之中。朋友圈中常常會出現一個陌生的鏈接,通常會偽裝成淘寶、小米、京東、聚美優(yōu)品、唯品會等官方網站,同時打出驚爆的“1元”搶購字樣,讓消費者瘋狂地轉發(fā)、點贊、瘋搶。有的則是以“由于新店開張,虧本回饋消費者”之類的字樣來吸引消費者。但是,消費者最終并不能如愿地以1元價格買到心儀的商品,或者得到的商品要支付高額的運費。
● 金融理財:實為傳銷
詐騙分子常常冒充國內或國際上著名的投資、信保集團,誘惑受害者加入其所謂的“藍天計劃”“互助計劃”等,并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受害者繳納會費。之后還會對受害者進行洗腦,促使受害者利用線下或線上途徑對其騙局進行傳播擴散,幫助發(fā)展下線。該詐騙類型具有明顯的傳銷性質。3M互助平臺就是2015年典型的金融理財詐騙案例。
三、欺詐信息傳播途徑分析:短信、社交軟件、電商成傳播詐騙信息主渠道
從舉報數據來源來看,短信作為傳統(tǒng)的詐騙信息傳播途徑已經與網絡詐騙相結合,總舉報量為21093條,占比24.76%。中獎欺詐、積分兌換、交通違規(guī)查詢、學生成績查詢等詐騙信息往往通過短信來進行傳播。社交軟件作為一種新興詐騙信息傳播途徑,在詐騙信息傳播過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總舉報量為10724條,占12.59%,成為虛假兼職、免費紅包、低價搶購等簡單、小額、高回報類詐騙形式的主要傳播途徑。電商網站則成為退款詐騙、網游交易等詐騙的主渠道,總舉報量為12736條,占14.95%。
● 短信:仍是詐騙主渠道
盡管詐騙信息傳播途徑出現多元化趨勢,但通過電話、短信將受害者引入網絡騙局的詐騙案件占比仍然較大。相對于傳統(tǒng)的電信詐騙,如今電信詐騙呈現出詐騙對象精準化、詐騙手法多樣化、連環(huán)詐騙普遍化等特點。銀行、知名企業(yè)、熱門節(jié)目和消費熱點成為電信詐騙分子最喜歡偽裝的對象。詐騙分子常常利用改號軟件,偽裝成銀行、企業(yè)官方號碼對消費者實施精準詐騙。
● 社交軟件:正成主流傳播途徑
社交軟件主要指通過網絡實現人與人之間社會交往的應用,既包括PC端應用,也包括移動端應用。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社交軟件正逐漸取代傳統(tǒng)通訊成為最主流的信息傳播途徑。不法分子通過注冊虛假賬號、盜取用戶信息等手段,利用社交軟件傳播欺詐信息。從社交軟件用戶分布數量來看,QQ占比31.6%,接近三分之一。
● 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趕集網占比最高
分類信息又稱分類廣告,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分類信息網站中,我們可以獲得免費、便利的各種生活信息,包括二手物品交易、房屋租售、兼職、求職、交友等。由于準入門檻低,且網站審核機制不嚴格,導致大量虛假信息流入,成為欺詐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從其分布比例看,58同城和趕集網占據絕對比例,達75.73%。
四、網絡欺詐受害者分析:男性比例高于女性,80后、90后成主要受騙人群
● 受害者性別分析:男性占58%,女性占42%
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網絡詐騙中被騙幾率有明顯不同。在賭博博彩、視頻交友中,被騙的90%是男性,特別是視頻交友中,男性占比更是高達98.6%。相比之下,女性被騙比例最高的類型為網絡購物、虛假兼職和退款欺詐。這幾類詐騙,女性受害者占比超過60%。
● 受害者年齡分析:80后、90后受騙者占八成多
從被騙網民的年齡來看,90后的網絡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總數的41.6%。90后由于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且上網時間較長,但同時又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因此在面對虛假兼職、網游交友、虛擬交易等網絡詐騙時缺乏識別能力,故而成為主要詐騙對象和受害人群;其次是80后,占比39.1%,雖然人數比90后少,但因詐騙遭受的損失較90后高出很多。由于80后普遍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網絡消費活動的頻率和金額也比較高,因此詐騙分子多以網購退款、退票改簽、金融理財等手段進行詐騙,受騙金額普遍偏高??傮w而言,從具體年齡來看,25歲-35歲人群是網絡受害者最集中的年齡段,占網絡詐騙受害者的80.7%。
● 受害者地域分析:四川、河南、山東、湖北受害者最多
從用戶舉報地域分布來看,四川、河南、山東、湖北四個省級行政區(qū)的被騙用戶最多,占用戶舉報總量的55.6%。這些地區(qū)人口數量龐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但很多人對網絡安全缺乏一定的辨識度和判斷力,受騙幾率遠大于發(fā)達的東部地區(qū)。
(本報記者 李燕京)